这两天泉州的疫情比较严重,班也上不了,在家窝着。越发的觉得,有些事情,你担心也改变不了。我们能改变的真的只有自己的心态了,于是就把在家里放了许久的度阴山写的《知行合一王阳明》 拿出来读了。
读了前面一点,就发现作者的文字真的很有趣。然后我也是第一次知道,竟然不是只有孟子说的人性本善,询子说的人性本恶,竟然还有个告子说,人性可善可恶。突然觉得这个告子,才是个厉害的人,精通人性的人呀。于是就继续往下面读了。
读来发现,作者笔下的王阳明真的太可爱了。
那个时候的王阳明痴迷着玩象棋,“吃饭时,他身边摆着棋谱,睡觉时,他枕边摆着棋谱,即使洗澡时,他的木桶旁边也摆着棋谱。最疯狂时,他废寝忘食,几乎忘记了自己还有很多儒家经典要读。”书中度阴山是这么描写的, 那顽皮的场面,跟现在的小孩子痴迷玩手机的程度是一模一样的。不过小孩子玩手机还是要少玩点比较好。
而且他还特别聪明,父亲看不惯王阳明整日里这么鼓捣这些小玩意,就说他这是违背圣人的教诲的。
王阳明就一本正经地说:“我这正是在遵循圣人的教诲啊”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就冷笑了“你老子我是秀才,圣人说过的每句话我都背得滚瓜烂熟 ,我怎么从来没听过圣人让人鼓捣象棋的话?”
王阳明就跟父亲辩解,说人家孔夫子都说过“虽小技,必有可观者焉”,这就是告诉人们可以专研像象棋这样的小技呀。
王华气得不行,他说那你知道孔夫子的下一句吗?王阳明没答出来,王华就说,你真是学艺不精。然后想趁机教导了一下儿子,下一句是“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意思就是说,但对远大的事业恐有影响,所以君子不从事这些小技艺。但是呢,王阳明偏不听,他说孔夫子也是个性格活泼的人,他肯定支持人专研小技,所以后面这句话应该是后人加上去的。
王华气得胡子又抖起来了。不过最后呀,王阳明的母亲直接把她的象棋扔到水里去了。
父母亲都不理解孩子的行为。不过好在家里有爷爷王天叙护着他。每每看到王华气得发疯,要体罚王阳明的时候,王天叙就会适当的出现,王天旭说:人才不是管出来的。王华说人才是教育出来的,但王天旭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引导,不是你这种强制管束,你应该顺着孩子的天性去教育。我这个孙子将来必有大成,不是你所能体悟到的。
不过当时的王华确实体会不到,他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子有点多动症、喜欢吹牛皮,整天都在搞小技,他是不知道这个孩子将来有什么大出息。
看到度阴山写的这段文字时,真的感觉这个王阳明太可爱了,也就让人知道了,为什么发明心学的人是他了。他对什么都怀着好奇的心,也不会因为别人的想法而改变了自己爱钻研的兴致,最主要家里还有个疼爱他的爷爷,每当父亲要责骂他的时候,爷爷都会护着他,让他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颇为自由。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这两天风靡全球的一个小女孩倒果汁的视频。视频中有一个小女孩拿着一瓶大大的果汁要倒到杯子里,小女孩第一次倒的时候,没倒进去,洒在了外面。小女孩调整了下杯子,把杯子往自己身边靠近了一点。这次女孩倒的时候,还是没倒进去,反而弄得满桌子都是果汁。小女孩有点不好意思了,但是好在妈妈没说什么,继续让她倒,第三次,女孩成功了,一滴果汁都没有洒出去,杯子也快装满了,最后一次小女孩把剩余的果汁都倒进杯子了,装满了满满一杯。女孩开心得手舞足蹈。
有人就说,如果是我的话,可能女孩倒第二杯的时候,就已经自己动手了,她压根就没有尝试的机会了。但是那样的话,就看不到女孩脸上灿烂的笑容了。
所以有时候,应该适当地释放孩子的天性。孩子爱玩,就让他痛快的玩一下,有些时候,玩的时候,也是在思考。他在摸索的过程,也是自信心建立的过程,更是对这个世界更深入地认识的过程。
像王阳明这样的大学问家,小时候都是那么顽皮的人。如果他的父母,他的爷爷从小都对他严加管教,他爱做的事情,都不让他做的话,只让他专心读圣贤书,考功名,我想也不会有他后面的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