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烂陀大学(世界更大的佛学院,考试难度十星)
晨雾中的那烂陀
蒙纳兰达玄奘一路西行,终于抵达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附近的那烂陀。他在神秘的寺庙里踱步,抚摸着墙上的灰尘,仿佛隔着厚厚的红墙都能听到佛教的圣声。
那烂陀是玄奘长期珍藏的圣地,建于公元5世纪,位于古印度莫加托首府王蛇市以北30英里处。它是当时世界上更大的佛教寺院学术中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佛教徒进香。
玄奘弯腰抓了一把沙子,沙子随风从指缝间慢慢散开。风吹到的地方,都是森林。传说森林里有一个水池。以前有一条叫“那烂陀”的龙,它曾经带着金光在水池中央游荡。这片森林就是安墨洛林,佛菩萨修行的地方。
玄奘大师雕像
佛慈悲众生,与人为善,乐此不疲。为了纪念佛祖的慷慨,人们在树林边建了一座寺庙,取名“布施无穷”。寺庙雕刻精美,到处都是池塘,开满了荷花,荷花从泥淖中露出来,却没有沾染。它们非常漂亮。在莲花的保护下,寺庙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穿过安墨洛林,玄奘来到安墨洛源。这就是释迦牟尼的诞生和涅槃,释迦牟尼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称为“智慧之一”。“阿凡达一号”也诞生在这个地区。
明代藏传佛教高僧多那塔说,那烂陀寺最早是印度莫加陀国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所建。到了笈多王朝,500个商人花了十亿卢比买下这个地方来拜佛,佛就住在这里,这些听佛说法的商人都能够证果。
佛陀涅槃后不久,笈多的皇帝,日本国王古吉拉特阿约多,在这片福地上建造了这座寺庙。之后的六个皇帝,包括他的后代,觉胡王和有日王,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扩展的。这就是那烂陀寺的由来。
寺内有八个院落,用砖墙隔开。宝塔上点缀着宏伟的建筑。这座佛塔巍峨壮观。绿水荷花环绕,景色宜人。各院僧室雕梁画柱,寺内僧室数千间,装饰极其复杂精美,堪称规模之最。
盛况前的寺庙空那烂陀寺不仅建筑水平优秀,而且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化价值。它既是一座寺庙,也是当时世界上佛教的更高机构。这里人才济济,历任方丈有龙树、乌珠、秦时、陈那、护法、贤卫、法名等大师。
多纳塔的《印度佛教史》中记载,那烂陀寺藏有许多大乘佛教经典,发展于罗绮罗先时代,龙树法师在方丈时达到顶峰。
那烂陀寺不仅讲经书,而且对伦理、音韵、医学、天文历法、技术、农业都有研究。寺内有“宝财、宝海、宝阳”三库,被称为“三宝”,藏书浩如烟海,达九百万册。
沙纳兰托遗址
据记载,那烂陀寺全盛时期,有一万多人信佛,有两千到三千名老师,有一千多人精通三藏。玄奘到访时,经常有一万多名僧尼,一起研究大乘和吠陀十八经,伦理、音韵、医学、天文历法也在研究之中。寺内有能解二十经的千余人,能解三十经的五百余人,能解五十经的法师十人。
那烂陀寺学术氛围非常浓厚,学风繁荣,纪律严明。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介绍,那烂陀寺每天举办100多场讲座,僧侣们从不放弃纯粹的学术和严肃的生活,也不允许别人前来骚扰。从寺庙成立至今,从来没有人因为质量和道德受到指责。
因为寺里很多和尚正直贤惠,受到国王和百姓的称赞。就像玄奘说的,这里有成千上万有才华的高僧,个个德高望重。有成百上千的人在其他国家很有名。他们的戒律严格,行为清白,僧侣有严格的规矩约束,他们贞洁清高,全印度的人都对这里充满了敬仰。
他们害怕把时间浪费在咨询、讨论和学习上。从早到晚,和尚告诫自己,无论老幼,都要努力。谁要是不讲三藏的用心,谁就自愧不如。
想去那烂陀寺学习的人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可能只有十分之一的人会入院。在考核过程中,考生要和那烂陀寺的和尚争论,赢的人才能留下。因为淘汰率高,留下来的都是精英,备受人们推崇。
这么大规模的名寺,有皇帝和婆罗门的支持,自然不会缺少资金支持。因为国王看重那烂陀寺,所以专门指定了200户人家供养寺庙,保证了寺庙的常年供应。
从“西天”到“中土”玄奘在那烂陀寺收戒贤为师。他主要研究修行者的土地理论。同时,他还听了杰贤的《顺从论》、《证圣教论》、《正法论》、《量论》、《中论》、《百家论》以及《悟》、《宣》等学科的讲座。同时,他还研读了婆罗门教经典和各种梵天书籍。
玄奘遇到解贤的时候,解贤已经老了,而且病得很重。有传言说解贤想寻死。梦里的菩萨告诉他,会有圣僧来,让他等到圣僧,杰贤就这样一个人继续生活。有一天,玄奘来到那烂陀寺见杰贤,对这一事业心存感激。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了五年,游历了印度各地,后来又回到那烂陀寺,讲述自己在游历中的所见所闻。
去西方取经的玄奘法师。
在印度佛教中,遵守中道有两大派别,即中观派和唯觉派。中观派的根本知识是“心即一切空”,唯识派主张一切心外之法都应置之不理,选择心。两派之间的长期分歧难以调和。玄奘写了三千颂《惠宗论》,阐述了中观和唯识两派的相通之处,解决了当时人们的疑惑。
玄奘主要宣扬大乘佛教。后来,乌塔王国的僧侣在佛寺国王面前诽谤大乘,遭到佛寺国王的驳斥。大乘僧人不服,提出要在追忆王面前与大乘辩论。于是纪念日国王写信给那烂陀寺的戒贤大师,要求戒贤大师派四位高僧来迎接挑战。这时又有一个外道和尚来那烂陀寺吵架,写下他的四十条论据挂在寺门口,喊着要是能辩,就砍头谢恩。于是玄奘请他进来,在所有高僧的见证下,把这个外道高僧一一驳倒,说服了他。
玄奘在去北方邦之前,仔细研读了般若多法师写的《破大乘论》,提出其谬误,并以大乘为控邪论的含义予以反驳。后来在禁日王的指示下,五印十八国的国王,精通大小的3000余人,婆罗门、尼干外道的2000余人,那烂陀寺的1000余名僧人齐聚曲女城,听玄奘讲解大乘教义。
一本玄奘的《论辩》被抄下来,挂在会场外面,向大家宣布,谁能驳倒其中一个,谁就斩首谢罪。直到大会结束后的十八天,没有人敢争论。后来很多外地人也皈依了大乘佛教,纪念日国王很崇拜玄奘。大乘学人称赞玄奘是“大乘朋友的资源网”,大乘学人也称赞玄奘是“天道的解脱”。玄奘的控邪论发展了印度佛教的唯识宗,使唯识宗达到了当时印度佛教的顶峰。可惜玄奘当时的“治邪论”和“会祖论”没能流传下来。
公元643年,玄奘载誉回国,带回657部佛经给大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抵达长安。在唐太宗的要求下,玄奘带领弟子撰写了《唐朝西域记》,全面记录了他在各国游历的所见所闻,为后来的印度考古提供了详实的依据。玄奘回国后,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在长安创办了翻译学院,开始了翻译经典和教法的生涯。玄奘的一生充满了翻译,包括大乘经600卷,般若波罗蜜多经1卷,瑜伽士地论100卷,阿芙达法智慧论20卷。大乘佛经75部1335卷,老子的《道德经》被翻译成梵文传到印度。
唐代赴印高僧除玄奘外,还有龙大师、道生、、道喜、明远、易经、哲僧等。印度高僧来华络绎不绝,如释迦牟尼日罗菩提、阿月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揭罗桑克等。两国高僧的交流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加速了印度佛教的中国化。除了土生土长的印度人,还有很多周边国家的高僧,包括中国、日本、朝鲜、缅甸等国家的高僧,来那烂陀寺求法。
面目全非的那烂陀佛教东传在中国生根发芽,但在印度受到极大冲击。等到明代著名高僧多罗那到访那烂陀时,这里已经面目全非,只有废墟和废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印度历史上遭受过外族入侵,那烂陀寺也曾遭受过外族入侵。德里苏丹国时期,那烂陀寺遭受了严重的冲击,很多僧人被屠杀,寺庙被大火彻底烧毁。罗娜,他只能隔着红砖瓦想象玄奘的住宿和求学之地,想到佛教兴盛时期的那烂陀。
沙纳兰托遗址
根据当代考古发现,已发掘出8座大型寺庙、4座中型寺庙和1座小型寺庙。八殿呈南北向排列,大门朝西。大庙两侧各有九座寺院,中庙两侧各有七座,小庙两侧各有五座。从发掘的平面图可以看出,东面有12师,每个讲堂周围都有教授和学生的禅修室。暴露在地面上的建筑物至少在二楼以上。其中,在被认为是工程部的地方发现了用于铸造的熔炉和风箱的遗迹,以及被认为是“智慧之泉”的精美砖井。西南角的舍利弗塔是遗址区的制高点。塔分三层,外表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塔楼的壁龛上雕刻着佛陀在菩提伽耶、王蛇城和六谷渊传播佛法的故事。它是更具代表性的宏伟建筑。站在舍利弗塔上,我们看到的只是那烂陀寺的一小部分,但已经有了很大的范围。可想而知,鼎盛时期的那烂陀寺,在之前可以用宏大空来形容。
浴火重生的凤凰那烂陀寺就像一箱珍宝。即使被风沙埋没已久,它的光芒却穿透尘埃,射向四面八方,仿佛在向这个世界招手,不愿被人们遗忘。2006年,在比哈尔邦议会联席会议上,印度前总统卡兰首次提出重建那烂陀大学。时任比哈尔邦首席执行官的库马尔决定将卡兰的想法付诸实践。省 *** 拨款8770万卢比收回455英亩土地用于建设新校址,这是那烂陀大学重建的之一步。
那烂陀大学位于那烂陀遗址12公里处,王舍城山脚下。2009年10月25日,东南亚国家联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在泰国华欣发表了《东亚峰会关于重建那烂陀大学的联合声明》,支持建立一个复兴的那烂陀大学,作为非国有、非营利、世俗和独立的国际组织,并鼓励各国 *** 自愿和适当捐款。
中国已经捐赠了100万美元。2010年,印度通过《那烂陀大学法案》,印度中央 *** 拨款卢比。272.7亿用于那烂陀大学未来十年的运营。当年9月20日,印度与首个非东亚峰会伙伴国孟加拉国签署谅解备忘录,两国将就那烂陀大学振兴计划展开合作。
2014年9月1日,筹备已久的那烂陀大学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800年后复课。沈恩成为首任校长。如今,游杰资源网在那烂陀大学开设了历史研究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佛教研究学院、哲学与比较宗教学院四个专业。从首批10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15名学生前往那烂陀的神圣教室。
规划中的那烂陀大学新校区
据相关人士透露,那烂陀大学将逐步设立语言文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并与耶鲁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合作,将古代纳伦德拉的遗产与当代元素融合,打造一所独具特色的新那烂陀大学。
历史上,那烂陀是中印友谊源远流长的见证者。在新时期,那烂陀也将继续在中印文化交流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