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国庆小长假连在一起,对于出生农村,又离家不远的我而言,每年的中秋、国庆都是村里农忙秋收的时候。每每回老家时,都感觉我们的农民太不容易了!
以我们村为例,属于地山地村庄,除了空气好外,其他都是地理劣势,人口越来越少,并且老龄化加剧,现在村里再也没有我们小时候那种热闹的场面了,村里的年龄结构基本是这样,几乎45岁以下没有在村里定居的,45-55的岁的人几乎外出打工不种地,在村里种地的人大都是55岁以上的,集中在60-70岁之间,到70岁以上,逐渐丧失种地能力。感叹,我们这样的农村何谈可持续发展?
乡村田地运输道路着实该修修了
再就是,我们的农民生活实属不易,我相信我们村属于最普普通通的村庄之一,也很具有典型性。在假期的这几日,我也加入了我们家的秋收大运动,采摘葡萄、掰棒子,当然,因为葡萄价值高,采卖葡萄是重点。这里就要说一句,尽管山地的水果好吃,但是,管理的成本和风险还是很大的,由于山地土层薄不耐旱涝,尽管“矿泉水”灌溉着,矿物质营养丰富,但是普遍长的颗粒不大,还极容易烂果,导致许多商户不愿意收购我们山地这些葡萄,反而喜欢收购那些相对“平原”地方的葡萄,长相好看,颗粒大而饱满,但是口感远不及山地的,这也就是我们在城市很难迟到好吃的水果的主要原因。市场导向也是这样,往往长相比口感更好卖。
采收葡萄
赶大集现找地方卖葡萄
假期的这几日,我每天的活动几乎一致: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因为和村里大多数村民一样,受不了收购商户的各种“挑选、嫌弃”,我要帮助父亲将采摘的葡萄运到远处不种葡萄地方的集市去卖掉,父亲骑着三轮摩托赶稍微近一点的大集,我开着轿车赶稍微远一点的大集;中午回到家中,吃完午饭稍作休息,然后去地里掰棒子、砍秸秆、运回家晾晒;然后,傍晚到葡萄园采摘第二天要赶集卖的葡萄,每天都是黑天回到家里。这几天,自我安慰“复得返自然”的悠然自得,实际概括起来就是起早贪黑加强身健体练肌肉,尽管腰酸背痛,但接地气、内心充实,我爱这片土地。在农村,实感父母和其他农民乡亲们不易,但这都是为了生活,因为农民老了几乎没有收入保障,没有了种地的力气就等于没有了收入来源,所以能干的时候就得使劲干,说好听是为美好生活加油,说现实点就是为生活所迫,说到这,希望我们国家繁荣昌盛,逐步富及农民百姓。从乡亲们嘴中,他们很希望,在为保障国家基本供给贡献了一辈子、在身体干不动的时候,能像工人一样有份退休金,以减少心中莫名的怕老担忧。
再说说,农民老龄化对田地面貌的影响,还是以我们村为例,随着村里老龄化极速加剧,农村年轻人口流出,田地作物也随着劳动力退化而变化,我们村地里原来苹果、桃子、葡萄等果树、大姜等经济作业种植面积很大,但是现在在逐年减少,甚至苹果、桃子等果园几乎“覆没”,同时,其他常规易于管理的玉米、小麦等基本农作物逐渐增加,另外,荒地也在增加!原来,想多种地得“交易”买卖,但是,现在“交易”基本免费了,也基本没有村民多要地了,并且,逐渐有一部分人愁着土地出让,只要别让自己的土地荒废浪费了就行。出现这样的现象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村民年龄结构逐渐老龄化,人的体力种不动了;其次,种地不挣钱,政策和市场不给力,经济作物的农药化肥、人工价格逐年涨价,种地亏损风险加大,而粮食价格稳定,恒久不涨,积极性不高。
最后,祝福我们祖国繁荣昌盛,希望我们的农村农民生活逐步改善,种地积极性越来越高,社会保障越来越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更加有盼头。更希望,我们的中国农民也有“退休”这种社会福利,共享国家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