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剧78集的《大秦赋》,我们看到了两军对峙攻城的震撼场面,宫变、叛乱的惊心动魄,为了王位背后的筹谋和算计,在各国使臣嘴皮上合纵与连横的不断较量,今天来聊一聊剧中秦王嬴政和燕国太子姬丹之间令人扼腕的破碎友谊。
燕太子丹和嬴政在赵国相识,彼时燕丹是质子,而嬴政是被秦国质子嬴异人抛下的儿子,两人一起被赵偃赵佾郭开等人欺负,受了不少屈辱,甚至被他们辱骂为燕狗秦狗。嬴政和冬儿带一只小狼给燕丹看,燕丹年纪小害怕,碰上赵偃等人,赵偃将小狼活活摔死。
在赵国的艰难时光两个少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就连赵姬对于燕丹也格外亲厚。嬴政许诺如若自己将来自己当上秦王一定不会攻打燕国,燕丹当真了。命运无常,谁也不会料到嬴政真的回到咸阳成了太子,最后当上了秦王。
赵王死,赵偃即位,秦王提议邀请燕国一起伐赵,吕不韦同意,燕太子丹请求出使秦国。秦王燕丹多年未见,相见十分高兴,商量共同伐赵,秦王还要带他见太后。此前燕丹还十分忐忑,担心嬴政做了秦王不认自己,如今放下心来。
吕不韦和蒙骜、嬴傒、姚贾、甘罗等人商量伐赵,吕内心一直主张蚕食,不愿大肆举兵发动战争,最后让甘罗出使说服赵国献出5座城池,又把祸水引向燕国。吕不韦不见燕丹,而此时燕军已经集结完毕,恰逢秦王出巡,燕丹心急如焚担心燕国无法抵抗赵军。
秦王出巡回来看见燕丹离开咸阳的车驾,燕丹不愿见秦王,秦王从燕丹口中得知秦国收赵五座城池背弃盟约。吕不韦虽然是为了国家利益,此举却陷秦王于不义当中。燕丹十分生气,与秦王决裂回国。
公元前241年,赵韩魏楚燕合纵攻秦,这也是历史上最后一次合纵。楚国春申君和燕丹遇到蒙骜伏击,樊於期俘虏燕丹,最终赠马放走燕丹,樊於期作为秦王身边的郎官想必也是顾念秦王与燕丹的旧日情谊,不愿伤害他。
燕王得知赵秦将结盟,逼迫太子丹入秦为质显示与秦国交好诚意。李斯建议让赵王知晓燕丹行踪好催促赵王尽快订立盟约,秦王不肯见燕丹担心赵王会以燕丹性命作为结盟条件,想让嬴傒送燕丹离开。
燕丹不肯,只好让燕丹住在嬴傒府上等秦赵结盟以后再见丹。秦王让嬴傒转告燕丹,自己念旧情一定会见他,让他耐心等候。可见秦王对于燕丹确实是有一片真心,始终顾念着两人在邯郸时共患难的岁月,暂时软禁他也是为了保住他的性命。
燕丹发现被软禁,一门心思要破坏秦赵结盟。比剑时燕丹故意被赢杰所伤,喝酒赔罪灌倒赢杰,燕丹趁机求见太后,告知赵偃来咸阳已有两月,秦赵将结盟,太后要杀赵偃,燕丹想着计策已成。
赵王准备结盟在马车内遇刺,大怒要秦王交出主使者,秦王说是太后无法追究不再强求结盟一事,嬴傒质问燕丹给太后报信,重申秦燕交好不能坏秦大事,又让赢杰带燕丹出府散心,故意让赵王看见燕丹。这也是秦王为了促成秦赵结盟迷惑赵王的伎俩。
赵王要秦王交出燕丹人头才同意会盟,秦王让蒙恬以死囚人头蒙混过关,秦赵结盟。赵王以为秦燕反目,放心攻打燕国。秦王见燕丹,告知用死囚人头救了他,燕丹求秦王背弃盟约,误会了秦王的一番好意。
公元前236年,赵国攻打燕国,逼近燕国都城,燕王派太傅入秦,让燕丹向秦求援。燕丹请求秦王出兵,秦王认为时机未到,其实是想等到赵军深入燕国境内,无法回援邯郸再出兵。秦王佯装攻楚暗中已经陈兵秦赵边境,派姚贾出使魏国游说魏王向赵国索要郦邑之地,料想魏赵反目李牧一定南下则邯郸无人守护。
秦王劝说燕丹赵国无法灭燕国,燕丹负气离开认为秦王不肯出手相助。秦王派人送信赵王,说经过魏韩燕游说不得已入赵,但会遵守盟约,而实际上秦军拿下三地以后不再进攻,赵王信以为真,让赵军继续攻打燕国而不是回援邯郸。
秦王、燕丹在太后处饮酒叙旧情,燕丹质问秦军为何止步,秦王带燕丹到修订文书的地方静心。燕丹看见秦王修订天下书文,知道秦王灭六国心思非常坚定。燕丹为难书吏,秦王想要书同文,燕丹表示自己永世只书写燕体,不理解也不认同秦王的宏愿。
至此两人之间的分歧才是无法调和,秦王要一统天下势必会灭掉燕国,而姬丹作为燕国太子一心想要保全弱小的母国。秦王把燕丹当做朋友,可是也无法违背历代先王和自己心中的志向,说到底也是这一点促成了两人的友情最终走向破灭。
燕丹想要归国,秦王没有允许。秦军久攻邯郸不下,秦国准备使用反间计,燕丹是关键一环。赢杰故意让燕丹看到号称是春平君使者的人与嬴傒谈话,又让燕丹看见伪造的春平君与秦国往来文书,燕丹派使者送密信给郭开,顿弱怂恿郭开利用文书扳倒春平君赵佾。
得知秦国将要推行秦篆,燕丹传书韩非,韩非说服各国使臣入齐抵制秦篆。秦王故意让化装成赵人的刺客挟持燕丹出城,装作是春平君派去行刺李斯的刺客,套出消息得知韩非赶往齐国准备激发齐人义愤以绝秦。
此时两人之间的相处变成了燕丹一门心思要抗秦,背后小动作不断,而秦王利用燕丹的小动作不断促使达成自己的目的。年少时真心相待的朋友走到这一步也实属可悲,但两人立场不同各为其主无关对错。
赢杰带燕丹进入秦王宫的作战室,这是秦国最机密之地,秦国上下能进入者不超过10人,燕丹是唯一一个进入作战室的外人。赢杰告知燕丹此前秦攻打赵国的全盘谋划,劝燕丹不要一错再错,与韩赵勾连不断。
秦王燕丹对质,秦王认为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燕丹只想保护燕国,秦王告知这是最后一次劝说他,实际上也是最后通牒了,再不收手只能公事公办。
韩非邀请燕丹到邯郸共同商议破王翦大军合纵伐秦的办法,门客建议燕丹趁着秦军在肥之役中大败逃出咸阳,燕丹逃走,秦王制止追击放燕丹离开了。
燕丹从齐大量购买军资,燕王不听劝不愿帮助赵国,燕丹担心赵国灭亡燕国也难以自保,燕丹借助匈奴之地帮助运铜铁到赵国。
秦国灭了韩国、赵国,楚国内乱,秦军以田猎之名陈兵易水,燕国太傅见王翦,王翦问罪燕国助赵国运铜铁入境一事。太傅说王翦带军窥伺燕国,燕国大臣们纷纷指责燕丹搞砸与秦国关系。
无奈之下燕丹找来高渐离、荆轲、秦舞阳等人商量刺杀嬴政,献上徐夫人匕首,燕丹到底还是天真了些,把嬴政当做灭六国的主谋,只要嬴政一死燕国就保住了。荆轲讨要督亢之图和樊於期的人头来获取秦王信任,燕丹命人杀死樊於期,在易水送别荆轲和秦舞阳。
在秦国大殿上,上演了一出惊险丛生的荆轲刺秦王大戏。荆轲说自己受人之托,奉命行事,最后被侍卫诛杀。秦王大概一半是愤怒,一半是心寒,年少相知的朋友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兵戈相见,还不是光明正大在战场上厮杀,而是采取了卑劣的刺杀勾当。
秦王下令王翦诛杀燕军主力,燕军精锐尽灭。为了保住20万燕人性命,燕丹伏诛,燕人逃往辽东,燕丹的头颅被呈给秦王。
燕丹身死,秦王难辞其咎,一段立场不同的错位友情,最终以死亡画上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