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在新修版《天龙八部》的释名中提到过这么一句:“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因此本作的主角其实不只是萧峰、虚竹、段誉这三人,而是书中的每一个角色,他要写的是众生皆苦。
也正因为如此,书中有不少被视为反派的角色也有诸多戏份,甚至他们算得上是主视角角色,比如游坦之与慕容复。
其中游坦之最终是坠崖身亡了,而慕容复则一直活到最后,甚至还得了不错的结局,毕竟他在自己的幻梦之中成为的大燕皇帝,不过让人不解的是为何疯了的慕容复还能收获王语嫣的喜爱?金庸如此安排,是否合理?
一、反派的命运武侠故事中,一个角色的命运在他被赋予了“主角”“配角”或“反派”的身份时,基本就已经注定了。
(慕容复剧照)
笑到最后的自然只能是主角或者正派,毕竟武侠故事的核心主题始终是“邪不胜正”,所以哪怕慕容复被写死也不足为奇,但金庸只是安排他沦为疯子。
当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之后,慕容复已变得神志不清,但对于他而言,这也不失为一种“成功”,毕竟他当上了大燕皇帝,只是王语嫣的选择让人不解。
旧版故事中,王语嫣是与段誉走到一起,严格来说,是在西夏驸马大选之后,她就转投了段誉的怀抱,然而新修版中,金庸又改写了她的命运。
也不知她哪根筋搭错了,叫嚷着要段誉带她去不老长春谷寻找不老长春的方法,可世间哪有这种东西,自然是无功而返了,在那之后,她就离开了段誉。
离谱的是她居然选择回到了慕容复的身边。
二、王语嫣的选择很明显,王语嫣选择回到慕容复身边的理由是不太充分的。
首先,当初她离开慕容复,就是因为看透了慕容复的为人,比如这段描述就很直观。
原著道:“王语嫣先前得知表哥要去娶西夏公主,还是由公冶乾婉言转告,当时便萌死志,借故落后,避开了邓百川等人,跳崖自尽,却给云中鹤救起,此刻为意中人亲口所拒,伤心欲狂,几乎要吐出血来,本来段誉已允她去抢驸马,但他既已给表哥投入井中害死,这番指望也没有了,万念俱灰,心想便死在表哥面前,一了百了。”
(王语嫣、段誉剧照)
她都已经做出跳井之举,自然是对慕容复失望透顶了。
其次,她离开段誉的原因是因为段誉没能帮她找到不老长春的方法,可回到慕容复身边,不也同样没法实现不老长春的愿望吗?
还有第三点,也是多数读者诟病金庸在新修版的改动不合理的点,就在于此时的慕容复已经不仅仅只是她的表哥而已,同时他也是逼死王语嫣双亲的仇人,要知道段正淳和王夫人可都是被段延庆和慕容复逼死的。
显然,金庸在新修版中做出这般改动之时,是完全忽略了王语嫣与慕容复之间关系的变化。
这也不稀奇,就好比萧峰曾打着“向段正淳复仇”的口号杀死了段正淳之女阿朱,那段正淳可是段誉的父亲,他们兄弟之间难道没有任何嫌隙?
又比如萧远山和玄慈的仇怨,萧远山明知对方是自己儿子结义兄弟的父亲,却仍未放下仇恨,虚竹与萧峰的关系却丝毫没受影响,这都是不符合人性的。
(萧峰、慕容复剧照)
完全是为了剧情需要而刻意淡化的角色情感,因此王语嫣后来转投慕容复的怀抱,也多半是忽略了这一层情感变化,只保留了她对慕容复最初的那份爱意。
可慕容复这样的卑鄙小人,又为何能得到王语嫣的爱?哪怕此时慕容复已经疯了,王语嫣也愿意陪伴在他左右?
其实多数人只看到了慕容复的坏,却没有看到他的好。
三、慕容复的亮点慕容复这个角色有什么亮点?自然不是因为他的外形有多帅气。
但不可否认,慕容复的外形确实出众,比如段誉第一次见慕容复时,就有这么一番感慨:“段誉一见之下,身上冷了半截,眼圈一红,险些便要流下泪来,心道:‘人道慕容公子是人中龙凤,果然名不虚传。王姑娘对他如此倾慕,也真难怪。唉,我一生一世,命中是注定要受苦受难了。’他自怨自艾,自叹自伤,不愿抬头去看王语嫣的神色,但终于忍不住又偷偷瞧了她一眼。”
(慕容复及家臣剧照)
但那不过是慕容复身上最不起眼的亮点,他最吸引王语嫣的地方,其实是多数男人不具备的特质,那就是有恒心。
在旁人看来,“复兴大燕”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慕容复却为此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反观段誉,那小子满心只有那些好妹妹,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怎能惹人喜爱?
正是这份事业心,让慕容复赢了段誉太多。
其次,慕容复虽然为人十分卑鄙,为了自己的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但他所做的一切也从来都不是为了自己,他是为了复兴家族,试问这份责任感,又有几人有呢?
(慕容复、王语嫣剧照)
甚至书中提到过,萧峰为了在与人交手时能够赢下来,也可以做出“偷袭”之举,比如他打风波恶时,那风波恶就直言不服,说萧峰是偷袭了他。
可以说成大事者,向来不拘小节,慕容复的确是个胸怀大志之人,只是成王败寇,让他看起来如此不堪,而王语嫣则更多的注意到他的好,她会做出离开段誉,重归慕容复身边的选择,也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