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忠福(铁道兵三师十三团)
▲小日本把核废水排进了大海
8月24日晚11点多,住校的外孙突然发来短信,问我看到今天新闻了吗?日本不顾世界人民反对,硬是把核废水排进了大海!你不是喜欢吃海鲜吗,多买点储存起来吧。
本来和朋友骂了一天小日本鬼子,傍晚心情稍有缓解。但孩子的一番话,让我半宿没睡好觉。心里又在嘀咕和谩骂,该死的小日本鬼。
▲黄海海面
▲渤海海面
周日外孙回来,告诉我想去看看大海,说核辐射废水流到大连,就不敢去海边了! 在大连生活几十年,从未想单独去看看大海。
大连三面临海一面靠山,随时都能看到海。东面是黄海西面是渤海,两海分界线在旅顺口区的老铁山,黄海是泥滩临岸有点浑浊,渤海多礁石海水蔚蓝。
风平浪静时,黄渤海交汇处泾渭分明,浑黄和蔚蓝展现的淋漓尽致,浩瀚的大海就像用尺子笔直的划开,一眼望不到边。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能惊掉你的下巴,让人大开眼界。老铁山水道是进出黄渤海的必经之路,山上的灯塔给过往船只指明航向,站在老铁山灯塔下,黄渤海的宏伟美景尽收眼底。
▲黄渤海分界线
大连很大,大的右手扯着黄海,左手拽着渤海。有一次,在渤海边的餐厅吃海鲜,天色很晚才离开,崎岖不平的山路正在扩建,开车的朋友打开JPS,不久导航仪屏幕显示前行50米右拐。
这时我看到漆黑的前方,像鱼鳞一样闪闪发光,停车才发现已到了黄海,前方正在修路,右拐就掉进海里了!大连真的又太小,小的从渤海边一脚油门就到了黄海!就连JPS也跟着犯浑!
黄渤海盛产对虾带鱼鲅鱼螃蟹等海产品。渤海滩头多是礁石,适合黑鱼和黄鱼生长。盛夏季节,常和朋友去海边游泳,顺便钓黑鱼和黄鱼。
把钓上来的鱼除磷洗净,在海边沙滩上支起锅熬鱼汤,当鱼肉和刺分离后,清除鱼刺放上调料,鱼汤就算做好了。用大连人土话说,鱼汤能鲜得你一跟头一跟头!
我的老家是黄海,临岸滩涂多是泥沙。除了盛产鱼虾蟹外,还有当地的特产,桃花蛸(八爪鱼),海蛎子(生蚝)廷巴固(河豚)牛眼蛤等。
牛眼蛤是沿海泥滩里生长的贝类,因为长的圆和大,外型像牛眼睛,老家人都称呼它牛眼蛤。海水退潮后,在泥滩表面有米粒大小的“8”字或“ 钥匙”图案。这就是牛眼蛤的洞门,手顺着图案插进去,通过光滑的井壁,就能碰到牛眼蛤,顺势把它抠出来。
小时候经常跟着大人去赶海,那些手快的年轻人,每次都能抠30到40斤。牛眼蛤学名又叫青蛤,据说有清热除湿,化痰散结的功效。表面看和蚬子有些相似,但在专家眼里它们根本就是两码事,牛眼蛤的鲜度和营养,远远超过贝类。
老家人都说,吃一口牛眼蛤,“从舌尖能鲜到脚后跟。”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在苏州吃过文蛤后,御赐:“天下第一鲜”。我想那是因为他没尝过牛眼蛤。逢年过节回老家,牛眼蛤是我必带的海鲜。
▲牛眼蛤
遗憾的是近些年,黄海滩涂另做它用,牛眼蛤几乎遭遇灭绝。现在即使你见到牛眼蛤,它的个头也远不如过去,但价格可高于其他贝类数倍。
老家的对面是长海县,是由近十多个岛屿组成。独特的水质和气候,以及绿色的生态环境,适合海参和鲍鱼的生长,优质的海参鲍鱼也享誉国内外。
近些年,海岛又成为旅游和度假盛地。夏季,各海岛游客爆棚。海岛人用大海的胸怀,迎接八方来客。他们把螃蟹扇贝蚬子海螺海红等,集中装在大网兜里,用海水洗净煮熟后,做到原汁原味。
用大盆装海鲜端上餐桌,让远方的客人,吃饱吃好吃个够。海岛人独特的接待方式。赢得了客人的赞誉。当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
▲日本福岛县海水浴场“禁止游泳”的告示牌
小日本核废水的排放,打破了海边人平静的生活。这不仅仅是海洋的灾难,更是地球人的灾难。
孩子说等她长大了,去远离大海的地方买房子生活。先不说能不能住上她买的房子,就大连七百万人口的城市,能去哪里安家?离开大海的大连人怎么生活?想起来都心有余悸。
如果人生能倒退几十年,我肯定会再次穿上军装,亲自把核弹送到小日本鬼子家里,让他们通通下地狱,把欠中国人民的老账新账一起还清。
地球可以没有小日本,但不能没有海洋。天怒人怨,人神共愤!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