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第16章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祝鮀:卫国大夫,名佗史氏,字子鱼,所以也叫史鱼。
“祝”是负责祭祀的一种官职,民间奉远古时期的祝融为火神,所以和香火有关的官吏都称为“祝”,或者“祝吏”。祝吏的后人有以“祝”为姓的。
祝鮀口齿伶俐善辩,还善于逢迎讨好,能言会道,尤其擅长外交辞令,因此非常讨卫灵公喜欢。
孔子曾赞美祝鮀:卫灵公虽然多猜忌、脾气暴躁,但还不亡国是因为有这三位能人:一,仲叔圉(yu第三声,即孔圉,孔子曾称赞他不耻下问,敏而好学,孔圉死后被赐谥号“文”)治宾客,二:祝鮀治宗庙,三,王孙贾(卫国权臣,曾向孔子索贿,被婉言拒绝)治军旅。
佞:原意为“有才智”,常用于谦称,如:“不佞”。后演化为“有口才而不正派的人”,如:“佞臣”,“奸佞小人”等。
这章中的“佞”就是“有才智”之意,孔子是在称赞祝鮀的,可是随着“佞”含义的演变,“祝鮀之佞”成了贬义词,贤者祝鮀也成了“佞人”典型。
如《晋书-王沈传》:“达幽隐之贤,去祝鮀之佞。”祝鮀被严重抹黑。
祝鮀曾多次向卫灵公推荐卫国贤人蘧(qu)伯玉。临死嘱家人不要“治丧正室”,以劝戒卫灵公进贤(蘧伯玉)去佞(弥子瑕),史称“尸谏”。祝鮀是中国历史上尸谏第一人。
孔子称他为“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史鱼之直”的典故由此而来。
宋朝:春秋时期宋国人,子姓,名朝,也叫子朝。以美貌闻名,据传,宋国公主——南子(姓子,名南,所以叫南子)未嫁之前就和宋朝私通,南子嫁给卫灵公后,依然经常幽会。
卫灵公有个叔叔的名字也叫“朝”,人称“公子朝”,姓姬,也叫姬朝。他曾和卫灵公之父卫襄公的夫人宣姜(非卫灵公生母)偷情。后叔嫂合谋参与叛乱。
美:甘也,从羊,从大。会意字,羊在六畜之中,是最主要的肉食,所以“美”的原意就是味道鲜美。
后来好看的东西也用“美”来形容,如“貌美如花”。又引申为才德和品质好,如:“美德”。还延伸为好事,善事,如“成人之美”。
“美人”一词多指容貌美丽之人,如顾况(唐朝诗人,画家,鉴赏家,今浙江省海盐县人)的《悲歌》:“美人二八貌如花。”
“美人”还指自己怀念的人,还有品德高尚的人。
在歌唱艺术上,有一种唱法叫“美声唱法”,是喉头在保持吸气状态下,呼出气流吹响声带,使打开的共鸣腔能够完全、均匀共鸣的唱歌方法,起源于欧洲,是一种高雅艺术。
免:象形兼会意字,甲骨文和金文像一个人戴丧帽,俯身而吊,会摘帽之意。“免”的原意就是去冠。
古代丧礼,先脱掉冠帽,然后用白布包裹发髻,“免”就是这种风俗的写照。现在很多地方依然是这样的风俗。
“免”后来延伸为“脱掉”,“除去”,“罢除”等,进而延伸为躲开,避免。如“以免上当”,“免疫系统”等。
“免”还可以用作副词,表示不可等,如“免开尊口”,“闲人免进”等。
“免”是冠冕的“冕”的本字,后为了区别“免除”的免,另造“冕”字。
在古代,免还可作为“勉”和“娩”的通假字。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这样的治国贤才,只有宋朝这样的美色,(卫灵公)是很难在这个世道中幸免于难的。”这句话是孔子见卫灵公之后发出的感慨,卫灵公脾气暴躁,生活腐败,整天混迹于南子和宋朝之间,不思进取,孔子非常担忧卫国命运,所以发出如此感慨。
在卫国国君之中,卫灵公算是比较有作为的国君,他在位时间长达47年,国内相对比较安定。
卫灵公善于用人,他手下有几个非常得力的栋梁之才,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曾编了个卫灵公和他的手下大将弥子瑕之间的故事,从此卫灵公的形象被严重抹黑。
历史上的两位宣姜宣姜,姓姜,齐国公主,在春秋时期,各个国家的文字,度量衡标准,风俗习惯都不一样,如取名字,齐国、宋国公主的姓是在名字后面的,直到西汉,姓名的形式才统一到现在的样子中来。
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靠海,盐业、冶金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裕,所以盛产美女。中国历史上有两位齐国公主都叫宣姜,都富有传奇色彩。
1, 卫宣公本来为太子伋娶妻,把宣姜从齐国迎娶到卫国,卫宣公见到宣姜的那一刻,被镇住了,因为宣姜长得非常漂亮。
于是见色忘义,趁太子出使郑国的机会,自己把宣姜娶回。后来,宣姜生下公子寿和公子朔两个儿子。
原本是做自己家公的人却成了自己老公,宣姜极不甘愿,想和太子伋重叙前缘,但被太子伋拒绝,宣姜由爱生恨。
后与儿子公子朔共谋向卫宣公进太子伋馋言。卫宣公于是想废太子伋,立宣姜的长子公子寿为太子。
有一次,卫宣公派太子伋出使齐国,暗中又派人冒充盗贼在半路上准备要杀了他。
公子寿是个心地善良正直的人,他密告太子伋,劝他逃离,太子伋悲愤地拒绝了,公子寿只好在太子伋船上请他饮酒,待太子伋喝醉后,他持代表使者的白旄到卫国的边境莘地。
盗贼见到白旄后,以为他就是太子伋,于是杀了公子寿。太子伋醒来后,急忙追过去,可惜晚了,他伏在弟弟的尸体上,大哭:“所当杀,乃我也。”
盗贼听到后又杀了太子伋。
卫宣公两个儿子都死了,只好立公子朔为太子,次年(前700年),卫宣公薨,太子朔继位,为卫慧公。
卫慧公即位后,地位很不稳定,原太子伋和公子寿各有党羽,他们都想复仇,于是不久之后就发动了政变,赶走了卫慧公,立原太子伋的弟弟黔牟为国君。
后来逃走的卫慧公从齐国搬来军队,攻下卫国,赶走了黔牟,卫慧公再次上台。
为了安抚卫国国人及各党羽,卫慧公的舅舅齐襄公出了个馊主意,他做主把宣姜改嫁给了原太子伋的弟弟公子顽。
宣姜和公子顽生三子二女:齐子、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世界上最早的爱国女诗人)。从此卫国陷入混乱之中。
西汉时期的刘向曾评价说:“卫之宣姜,谋危太子,欲立子寿,阴设力士。寿乃俱死,卫果危殆,五世不宁,乱由姜起。”
2, 卫宣公之后十二代的卫国第二十七任国君叫卫襄公,他娶了一个夫人也叫宣姜,这个宣姜没有孩子,婚后没几年,卫襄公就去世了,年纪轻轻的宣姜独守空房,继国君位的是卫襄公的妾所生的儿子姬元,也就是卫灵公。
这个宣姜也是个不安分的女人,卫襄公去世不久,就和小叔子公子朝偷情,卫灵公十三年(己卯,公元前522年)秋七月,这时的卫灵公才18岁(还没有娶南子,还不认识宋子朝)。宣姜伙同公子朝与齐豹、北宫喜、褚师圃一同作乱,杀灵公之兄絷,并将卫灵公赶出卫国。
宣姜和公子顽生三子二女:齐子、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世界上最早的爱国女诗人)。从此卫国陷入混乱之中。
西汉时期的刘向曾评价说:“卫之宣姜,谋危太子,欲立子寿,阴设力士。寿乃俱死,卫果危殆,五世不宁,乱由姜起。”
2, 卫宣公之后十二代的卫国第二十七任国君叫卫襄公,他娶了一个夫人也叫宣姜,这个宣姜没有孩子,婚后没几年,卫襄公就去世了,年纪轻轻的宣姜独守空房,继国君位的是卫襄公的妾所生的儿子姬元,也就是卫灵公。
这个宣姜也是个不安分的女人,卫襄公去世不久,就和小叔子公子朝偷情,卫灵公十三年(己卯,公元前522年)秋七月,这时的卫灵公才18岁(还没有娶南子,还不认识宋子朝)。宣姜伙同公子朝与齐豹、北宫喜、褚师圃一同作乱,杀灵公之兄絷,并将卫灵公赶出卫国。
同年八月,在齐国的帮助下,这次叛乱就被平定,公子朝等四人遂出奔晋国。宣姜因参与了这次叛乱,而被卫灵公杀死。
为了安定民心,卫灵公从晋国召回公子朝,还让他领兵救宋。
卫灵公和南子有一个儿子,叫蒯聩,他被卫灵公立为太子,有一次,他出使齐国,路过宋国,路上听到一首民谣:“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jia,成语娄猪艾豭的来源)”。
意思就是你们那只母猪既然得到了满足,什么时候还给我们那只公猪呢?歌谣里唱的内容就是讽刺南子和宋子朝偷情的事。
蒯聩听了之后,非常羞愧,于是,在一次朝见南子时,他密令杀死母亲,结果被南子察觉,刺杀失败,蒯聩逃离卫国,去了晋国。
蒯聩后来在大夫孔悝(kui第一声)的帮助下,回国夺了儿子卫出公之位,自己坐上国君之位,即卫庄公。
很多人把这个子朝和卫灵公的叔叔公子朝混淆。公子朝姓姬,宋子朝姓子。
那么,南子和子朝到底是什么关系?子朝是宋国公子吗?蒯聩为什么要啥南子?南子是个怎样的女人?在别的篇章将全面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