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解释一下,三生石,奈何桥,孟婆汤,忘川河,三途河吗
三生石指的是前世今生还来世,孟婆汤是忘却今生,奈何桥是今生所记忆的最后一段路吧,忘川河是人死后到幽冥的必经之路,这是传说中从人死后到轮回投胎的过程。
三生石,奈何桥,孟婆汤是什么意思
三生石,在它上面刻上两人的名字,俩人就能三生都在一起奈何桥,过了奈何桥去下一世,开始新的一世孟婆汤,喝了孟婆汤,望却前尘往事
忘川河,奈何桥,孟婆汤,三生石,彼岸花,望乡台的故事你了解吗
崔盈盈中专毕业后,结识一个阳光男孩,名字叫王峰,这个王峰身材伟岸,面相英俊。对盈盈千依百顺,很快就双双坠入爱河。整日出双入对,投来多少艳羡的目光。
崔盈盈将王峰领到她父母那里。盈盈指着一栋豪华别墅,对王峰道:"这就是我家,怎么样?还可以吧?"王峰暗忖,这个盈盈是富二代,人生得又极美,自己除了面相说的过去,余下的一无事处。又如何配她?
果不出所料,她父母极力反对这门婚事,盈盈性情刚烈,跳楼自尽而亡。王峰对她爱极,眼看为己而亡,万念俱灰,遂跳了楼,坠落到盈盈身旁,七窍溢血,显是活不成了。盈盈的三魂七魄出窍,飘飘荡荡,到丰都城。王峰紧随其后,高声道:"盈盈你等我一等。"他们到了城门外,牛头马面从城门中闪出。大声叱道:"是谁将你们的魂魄勾来的,怎么不见当差的。"盈盈脸现诧意之色,道:"魂魄?怎么可能?这是什么地方?"牛头纵声大笑:"丫头,你到瞧仔细了,那城楼子上的牌子上书得什么?
盈盈抬目向上看去,上书"酆都"两个大字。盈盈一惊,莫非到了阴界,那我就是死了?想到此,心中恐怖己极,竟呜呜的哭起来。王峰行到牛头近前,道:"你长的也当真怪,人身生个牛头,变戏法吗?"牛头大怒,右手执钢鞭,左手抓起王峰,钢鞭照他头顶打耒,怒道:"不知死活东西,我击得你魂飞魄散,让你永世不得超生。"盈盈眼见钢鞭要将心上人打成肉饼,急道:"大仙手下留情,莫取他性命。"牛头听盈盈称他大仙。心头大喜,鞭刚及头,竟硬生生收住。转身对盈盈笑道:"算你会说话,长得也美,可惜寿短,你先入城,待到了判官那里,在做计较。"回头高声叱道:"开门,放他们进去。"
城楼飘下象纸一般的物事,在牛头近前,现出真身,顶盔贯甲,皂袍素带,向牛头一揖,道:"他俩阳寿末尽,进得城去,入了轮回,阎君怪罪,你我如何担当的起?"牛头思忖一会,道:"你说的对,让我睁法眼一观"。但见他盘膝而坐,目中射出一道蓝光。一会功夫,牛头开口道:"你们己被怱怱火化了,没有人身,阳间是回不去了。若要借尸还魂,我又没那法力。"快进城去吧,莫做了孤魂野鬼才好。
二人进了城,山峦叠障,天阴沉沉的,一条大道直通天际,也不见有风,却黄沙滚滚。路上人行色怱怱,面无表情,似是被人牵了线的木偶,亦步亦趋。这就是黄泉路了?路上多大年纪的都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
峰回路转,一弯小桥现前,桥下水流滚滚,是条大河。桥旁立着石碑,碑上书"奈河桥"三字,那么,这条河就是奈河了。桥的右侧,立着一块巨石,上书"三生石"三个大字。盈盈走到石前,伸手写上自己芳名。前世,今生,来世,见那碑上对盈盈的前世,今生,来世写得极为详细。她来世将转男身,一生宦海沉浮,位至极品。回头嫣然一笑,道:"你也看一下你来世投身何处。"王锋也依样葫芦,他来世却是女儿身,要嫁与盈盈为妻你,续今世末了缘。他们相视一笑,盈盈笑道:"你若变丑,我可不娶。"王峰道:"丑与美都是你妻,何必计较容貌?"盈盈伸手拉他手,道:"也对。"左侧有个台子,直插天际,盈盈到,这莫非是望乡台?我父母疼我,视我为掌上明珠,我要最后见他们一见。王峰道:"我也是。"
心念起处,足底生云,将他们托到台上。他们向人间望了最后一眼,翩然飘下。上得桥来,桥中央放着案板,案上放了三只碗,但见行人喝了,放下碗时,那碗又满。那碗中所盛,是忘情水了,喝了它,无论多么的刻骨铭心的爱,多么海誓山盟的情,都会一古脑的忘却。
盈盈有些不舍,眸中含泪,道:"我喝了?从此我们是路人,如若不喝,是过不了桥的。"这时,一个老婆婆向他们走来,手中端了两碗水,站在他们面前,道:"能让老婆子亲自端水的,寥寥无几。两位请了。"盈盈双手接过水,眼中含泪道:"谢谢孟婆。"说罢,一饮而尽。
两人喝了孟婆的忘情水后,竟然互不认识。盈盈下得桥来,发觉有人尾随着她,回头对王峰道:"我不识你,你跟着 *** 嘛啊?
王峰脸现迷芒之色,暗忖:"这张面孔,似曾相识,依稀在哪见过,怎么就想不起,这是在哪里啊?我又是谁?"
他伸手拍了拍头,冥思苦想,神色凄苦。忽的发了疯似的,向前疾奔。刚抢出几步,两个鬼差现前,手执铁索,拦住了他去路。
左首的鬼差面容消瘦,神情严肃,不拘言笑,身材细长,象个竹杆子。
右首的鬼差头卢奇大,又矮又胖,象个大冬瓜,却笑容可鞠。
那个胖子笑嘻嘻道:"九泉之下,岂容你乱闯?拿下了。"左首的竹竿子鬼差,手中铁索飞出,套在了王峰颈上,扯住王峰,转身就走。
盈盈见鬼差拘了王峰,心中一痛,高声道:"喂,那个竹竿子,你弄个铁索套着他干嘛?"
那个瘦鬼差闻声回头,眼神恐怖至极,冷冷的道:"奉阎君旨意,拿他殿前受审,依前世善恶,定他来世所归何处。"
胖鬼差道:"小姑娘,莫管闲事。你喝了孟婆子的忘情水,定不识他,你与他前世恩怨己经一笔勾销,从此后再无瓜蔼"。口中说话,身形并未停歇,话说末落,三人早己消逝无踪。
那个被拘走的男人,回眸忘她的眼神,分明透着不舍,她的心不知怎的,碎的如尘世间纷纷飘落的万千花瓣。
她思索着,忘情水是什么东西?我什么时候喝的?怎么会没有一点印象?
她茫然前行,峰回路转,没有一丝风,却黄沙滚滚。忽的从山上蹿下两犬,分左右向盈盈扑到,张口血盆大口,做势欲咬。说时迟,那时快,眼看盈盈要命丧犬下,忽的在她面前现出一道金光,是一睹墙般,阻住了两犬的来势。紧接着传来一声叱喝道:"孽畜,还不速速退去?"那两只犬诚惶诚恐,呜咽两声,迈开四啼,一溜烟似的不见了。
盈盈回头,见青石上立了个人影,生了个牛头,宽袍大袖,长相奇特。向那人作揖道:"多谢搭救。咦,我好象见过你,在哪里呢?怎么就记不起?那两犬为何咬我?我与它们往曰无怨,近曰无愁的。"
牛头开口道:"你喝了孟婆的忘情水,当然记不得了。这山被称为犬山,新亡之人在此经过时,要从衣兜里掏出蛋糕,扔出去喂它们,它有糕吃,就不咬人了。"
盈盈伸手入兜,茫然道:"我没蛋糕给它吃,难怪要咬我。"
牛头继续道:"你我在遥远的前世,有过一面之缘,那是在王毋娘娘的瑶池,蟠桃大会上,御前卷帘大将亲手为我斟了一盏琼浆玉液。那个卷帘大将就是现在的你。这酒回味悠长,到现在尚有余香。"
盈盈侧头沉思,良久才道:"卷帘大将是做什么的?一个卷帘子的,还称谓大将,有点意思。"
牛头摇头苦笑,道:"你久堕六道,阿赖耶识仅存的那点记忆也消逝了,难怪记不起。我奉地藏菩萨法旨,宣你晋见。你随有去吧。"向虚空招手,飘落下两朵祥云,牛头与盈盈踏上云,飘然而起,径向翠云宮而去。
按落云头,沿着一条小径前行,两侧茂林修竹,鸟语花香。时有仙鹤凤凰或在空中盘桓,或落到树的枝杈之上。远处传来潺潺流水声响,想是附近有溪流。
一处宮殿掩映在苍松翠柏间,豪华气派,飞檐环拱,雕梁画栋。周遭霞光万道,瑞气千层。门首处,左右各立一个童子,见有人来,迎了上来,向牛头稽首一礼,道:"菩萨有请,将军随我来。"
二人随童子径直行入殿中。见地藏菩萨居中做在莲花之上,宝相庄严。左手执莲花,右手执宝珠。二人礼毕。菩萨开金口,出妙音道:"卷帘将军,汝前世在天宫,与百花仙子有段孽缘为了,玉帝明鉴,罚你入六道轮回,了却前缘,你该有此劫。"
语毕,隐了法身,金光涌动,遂化作一老僧。向他俩道:"二位随我来。"老僧将二人带人竹林之中,在石凳上坐定。袖袍拂处,显甚深法力,人间现前。开口言道:"你看世间芸芸众生,为名利奔波,为儿女私情所困。想得而得不到。不到手时,就心生烦恼。这么看,是烦恼多些,快乐少些了。"
他用手指向街头的一个老者。那老者做乞丐打扮,身上穿了件破大衣。数九寒天的,冻得鼻涕流出多长。老僧面现慈色,道:"这人在人间受苦,待苦吃尽了,命终之时,入这阴曹地府受审后,再定来世去处。他前世也是为神仙呢,因触犯天条,被贬下界受此磨难。如此看来,无论神仙,还是平凡人,都是自做自受。若你下世为人,纵是人中之龙凤,也不可稍有傲慢之心,看不起他们。却记。稍后,牛将军引你见阎君,入六道,至于哪一道,由阎君考你生前善恶定夺"。言罢,双手合什,飘然而退。
阎罗殿内,阎君问判官道:"盈盈这女子该投身何处?"判官出班,俯首为礼道:"她与百花仙子该续前缘,缘尽命终时,不入阴司,重返天界。百花仙投生到吉林省一富豪之家,让盈盈投生到吉林即可。"
阎君开金口道:"就依你奏,遣牛头马面送她投胎去吧。"
牛头马面领了法旨,驾祥云去寻来世有缘做她父毋之人。
孟婆汤奈何桥的故事
六道轮回是佛教的说法,相传人死了之后,过了鬼门关就是黄泉路。黄泉路上的光景一点都不凄凉,因为那里盛开着娇艳似血的彼岸花。当然走到黄泉路的尽头,就能够看到奈何桥了,奈何桥在忘川河之上,桥上面守着一个卖汤的老婆婆叫孟婆。
据说奈何桥分为三层,上一层是红颜色的,而中间那一层是黄色的,最下面的一层是玄黑色的。而这种颜色的递变也是有它的特殊含义的,因为走奈何桥的时候,不同的人,会走在桥的不同层上。
平时善良的人会从奈何桥的上面过去,而生前做过恶事,但是又不是那么坏的人,则走奈何桥的中层,反之,生前作恶多端的人,就需要走奈何桥的最下面。不过这些作恶多端的人在过奈桥的时候,也会遭到很多的折磨,会有鬼差将他们推入奈何桥下面的忘川河水里,洗清他们的罪孽之后,才能过桥。
什么叫奈何桥,什么叫孟婆汤
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妇人叫孟婆,河边的三生石上记载着走过灵魂的前世今生。
人死后经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人间最后一眼,喝碗忘川河水煮的孟婆汤,那些爱过的人,无法放下的事,那些滚滚红尘中数不清的悲欢离合,都会随着孟婆汤的缓缓入喉,永远凝固于奈何桥上。
黄泉路边彼岸花,奈何桥上孟婆汤,阎罗殿生回生草
我们熟悉孟婆的传说,很多人却不知道她的来历。
历史上关于孟婆的真实身份,出现最多的通常有三种说法:
之一种说法是:
孟婆是鸿蒙初开时的一个天界散官,她不忍看到世人死后还受恩怨情仇所累,就去了奈何桥边支起了一口大锅,给他们喝下能够忘却前生的孟婆汤,然后进入下一个轮回。第二种说法是:
孟婆为西汉时期的一孟姓女子,她不念过去未来,只是一心劝人向善,后来她入山修行,直至后汉,她死后天帝命她为幽冥之神,让她主管消除鬼魂的记忆。后人不知其名,只知她姓孟,就唤她为孟婆。第三种说法是:
孟婆即是孟姜女,她在长城下没有找到丈夫的尸骨,为了忘却记忆,她就特意熬制了孟婆汤,希望以此来忘却前世的一切。后来她的故事感动了天帝,就免去了她的轮回之苦,让她在奈何桥边熬制孟婆汤供鬼魂忘却前世记忆。但是在《山海经》中,人们却有了意外的发现。
“帝尧之二女,游于江中,出入必风雨自随,故曰孟婆”。
据《山海经》记载,孟婆其实是尧帝的第二个女儿。
孟婆长得非常好看,尧帝非常喜欢自己的这个女儿。孟婆非常喜欢游泳,但是俗话说擅长游泳的人最后都会因为溺水身亡,孟婆也不例外。孟婆最终就是在一次游泳的时候死在了江水中。后来,孟婆成为了呼风唤雨的一个神,每次出现都会伴随着狂风骤雨,这应该是最早的关于孟婆的记载。
通过考究《史记·五帝本纪》《尚书·尧典》,进一步发现孟婆更为精准的身份揭示。据载四千多年前,尧有两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可见孟婆的真正名字为女英。
帝尧年老时,将娥皇女英同时嫁给舜,后娥成了妃嫔。后来舜南巡,意外死在苍梧,两姐妹被唤去找他。可悲的是,他们跳进滚滚湘江,把它变成了河中的女神。这一记录正好解释了《山海经》中的“游河”。随着时代的变迁,孟婆的形象在后世的传说中也发生了变化,最终由风雨神变成了世人皆知的掌管转世的冥神。
在民间传说中,孟婆和月老还有一段爱情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男一女被玉帝选中为天神和冥神,也就是月老和孟婆,然后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两人竟然相爱了,被玉帝知道后,玉帝十分愤怒,便下令给了两人重重的惩罚,这月老无论脚踏到哪里,地下都会生出荆棘刺破他的双脚,而孟婆被惩罚变得丑陋不堪,脸上的皱纹如菊花盛开,形同老妇。月老知道孟婆十分在乎自己容貌,便打破了了世上所有的镜子,为了能和孟婆在一起,他们两人一起到了阴间的忘川水,因为只有在水中生活,月老所踏之处才不会生满荆棘。
可是忘川水中的倒影却让孟婆看到了自己的丑陋样子,他无法面对自己,更无法用这样的容貌,面对自己心爱的男人。便默默走掉后四处逃避月老,而月老却一直在追逐她,脚下生出的荆棘,刺的脚底流出了鲜血,在冥府之中开出了一朵朵的红花,也就是彼岸花,最后月老追逐无果,便回到了天上,为人们姻缘牵线,成为了月老。
而孟婆就索性在忘川河边 *** 孟婆汤,成为了孟婆,据说喝了孟婆汤的人就可以忘记恩怨,重新找回自己的爱人。一个在天上掌管姻缘,一个在阴间斩断情丝,两人从此阴阳两隔,永不相见。
这些说法众说纷纭,给孟婆这个人物赋予了更多的神秘感。
如果有关注过《灵魂摆渡·黄泉》的话,你可能也喜欢下面这种说法:
这世间有一处,彼有死境,魂之归路,足八百里,无花无叶,黄沙遍地,延绵流潋,此处便是黄泉。
黄泉里除了遍地黄沙外,还有一间孟婆庄,庄里住着孟婆氏,皆为女身,多智善谋,具殊色,好食鬼,善烹汤。
孟婆汤,以八泪为引,历久方成,异香可通九霄,凡鬼饮之,前事皆不复记。
不管是神话传说,还是小说中的设定,孟婆都属于冥界之神。她的任务就是在那个可以忘却前世的桥边,给路过的鬼魂递上一碗汤。
关于孟婆汤,一种说法是,孟婆汤是取人的鬼魂和采自俗世的药材调合而成。这种说法并不广为流传。
在《灵魂摆渡·黄泉》里,说孟婆汤是由八味药引熬成,分别是“一滴生泪,二钱老泪,三分苦泪,四杯悔泪,五寸相思泪,六盅病中泪,七尺别离泪,第八味是孟婆的一滴伤心泪”。单是看这些药引,我们下意识地就会给孟婆汤打上“不简单”的标签。
然而,据说真正的孟婆汤,原料很简单,就是一碗奈何桥下的河水、两颗忘忧草加三朵玫瑰。
不管怎么说,孟婆这个角色,属于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它弥补了现实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生老病死,七情六欲,是每个人一生都必然经历的。人死之后,这一生的牵绊和不舍都会化为乌有,随着尸体一起深深埋葬。将一辈子的酸甜苦辣慢慢煎熬,将能成就真正完整的一生。
这其中也是寄托着人们的一种希望。人们希望在死后可以不带走生前的种种烦恼和痛苦,当然也蕴含了对逝者的祝福,祝福他们以更纯净的灵魂投胎,不被前世的种种所累,喝下孟婆汤,卸下前尘的种种包袱,走向下一个轮回,人生亦是如此,懂得放下,方能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