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2年,罗大佑发行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
专辑的第一首歌是《鹿港小镇》。
“鹿港小镇”是一曲以台湾工业化进程为背景的挽歌,
许多的村镇难以逃脱被工业文明进化的命运。
时代更替,命运洪流,“红砖砌上了水泥墙”。
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夹杂着深深地尷尬和矛盾,
“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所想要的却又失去了他们拥有的”。
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爹娘
我家就住在妈祖庙的后面 卖着香火的那家小杂货店
... ...
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 砌上了水泥墙
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
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
黄粱一梦三十年,
三十几年前发表的《鹿港小镇》在今天依然在我们的土地上不断上演。
过去的三十年中国村镇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
提起灌口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是“卤鸭”“工业区”还是“双龙潭”“十里蓝山”?
我们希望留下的只光片影,
能够还原一个更加清晰真实的小镇灌口。
于是我们来到灌口。初次见面,你可能很难把眼前这个市井喧闹商铺聚集的城镇同“千年古镇”联系在一起。
灌口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唐以来就是“烟火千家,颇为富庶”的“八闽重镇”。古灌口临海依山,海上船只甚至可直达现灌口旧街底,陆地古道横跨漳泉二府,是闽南金三角的一个重要的贸易点。
悠久的历史为灌口留下了有200多年历史的灌口凤山书院、古时同安连接漳泉两地的深青驿站、供奉二郎神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山祖庙……还有在地人对这片土地的深耕细作,坚守传承。
灌口菜市场
灌口身处交通要塞,自古集市繁荣。除了在地人,还有东孚、后溪、长泰、杏林等地的人来到这里来做生意或者购物。建于1991年灌口菜市场如今已启用25年,超负荷的运转让菜市场拥挤喧闹、泥泞脏乱。
可是就是这个菜市场承载了周边十几万人的生活供给,也承载了许多人的童年回忆。
济阳咸粥
在店里帮忙的阿嬷看见我们对着粥拍照,她说这有什么好拍的,要拍就拍这个肉才好看。
店内的咸粥汤头是满满一大锅的猪头骨熬煮,糯米香粘不烂,加入拌过芹菜碎的脱骨肉和香脆油葱。酥脆油条再加一勺自制的蒜蓉酱油,立刻让整碗粥变得更加咸香诱人。
阿嬷看我们拍照一直笑,她说这么可怜两个人吃一碗,要不要再给你们一碗。我问她你们店开了几年了,她说记不清反正我已经在这边帮忙二十多年了。
香盈大肠血
小时候觉得海蛎这种生物真是奇妙,做海蛎煎、海蛎饼的时候美味无比,但裹了地瓜粉去煮汤立刻变成海腥味十足口感诡异的怪物。但是香盈大肠血的海蛎汤让从小不敢喝海蛎汤的我喝完脑海里只有一个字:鲜。
除了鲜甜的海蛎汤,我们还吃了肥肠Q猪血嫩的大肠血,加上自制胡椒粉,初伏天吃出一脸汗;高钙骨咸饭,猪油拌过的芥菜饭再加上油葱的古早味吃法;里脊肉串醋味偏重,海蛎饼没点因为有其他心中最佳。
亚扁白斩鸭
店门口老板在剪地瓜叶,老板娘在洗花生。
老板说他原来开在第五码头,很多人晚上要去应酬喝酒都要先到他店里填一下肚子。
凤泉广场后
从菜市场走出来,好像穿过一条人声喧闹交响的洪流。眼前的灌口依然喧嚣无序,我们路过载满绿植盆栽的汽车,路过斑斓的金鱼小摊,在初伏天的热浪中来到啊大水饺。
啊大水饺
我们要了冰可乐,等待可以吃到一整只虾的韭黄虾仁水饺。
啊大其实不只有水饺,还有广式茶点、现煮面食和中式快餐。在不远的地方还有另外一家新店,装修崭新隆重让人提不起劲,修缮一新的凤山书院不想去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
友爱牛肉
新做的招牌有年轻人的想法与审美,可惜被“办证”之流的小广告毁了。我们进门的时候,只有一个年轻人在看店,猜想是老板的儿子。
点了牛肉汤和切牛腱、切牛肚。他说牛腱牛肚都还在熬,只有牛肉汤了。他们的汤头有别于潮汕或者泉州的口味,有自己独特的中药香和微辣口感。我们互相感慨,要是在寒冷冬夜喝一碗这样的汤该多舒服。
△加了干辣椒的牛肉汤有微辣的口感
准备要走的时候被告知牛腱牛肚已好,我们当然立刻决定留下来继续吃。因为刚刚煮好的关系,切片的牛腱肉有点松散,但不妨碍筋肉分明的口感。不管是牛腱还是牛肚和自制的微辣蘸酱都特别搭。我们又互相感慨,要是在炎热夏夜喝着冰啤酒搭配这样的拼盘该多惬意。
灌口旧街
灌口旧街从明末清初开始发展起来,在清朝达到鼎盛时期。过去的灌口旧街汇集了各行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热闹非凡,盛况空前。 如今只剩残留的几栋骑楼建筑和那些热闹的金饰店依稀可见当年的辉煌。
灌口旧街在第一次拆建后(即1930年左右的那次),被建成骑楼式的街道,街两旁各有一条可遮风避雨的走廊。后由于人为拆建,使得走廊被一道道墙隔断开来,成为了店面的一部分。走廊不复存在,灌口街也不再是往日骑楼式的街道。
凤山祖庙
灌口凤山祖庙始建于明朝后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供奉的是战国时期李冰次子李二郎清元真君,俗称“大使公”。其香火源自四川都江堰二王庙,随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闽南人下南洋谋生,他们带去了家乡的守护神“大使公”与信俗文化,至今在台湾有160多座分炉,仅次于妈祖和保生大帝庙。
现在我们看到的凤山祖庙是按照清乾隆丙午年(公元1786年)式样修葺的,并留有一堵乾隆丙午年修建的青石窗雕及盘龙石柱,青石狮及石柱楹联原物。
打棉街
我们继续漫无目的地在灌口大街小巷闲逛,从旧街走到凤山庙路,再往打棉街走,舒缓早已过劳的脾胃。
△偶遇空中走廊
△旧街还有一些销售劳保用品的店铺
△当年治安巡逻队的牌匾依旧在
△原厦门市灌口供销社
时间无情,新的总会变成旧的。但旧的东西不意味着落后,应该被抛弃。灌口既有城中村的喧闹杂乱无序,又有浓浓的人情味,还有以食物为窗口让你看到这块土地上默默坚守传承的人们。
图文 |Funk撒野。
都说了,回顾一下肯定有精彩!
‣发现厦门:转了一圈,百家村才是厦门的小生活!
‣乡村游:距离车程2小时,泉州这些美丽乡村,你约吗?
‣新闻简报:秋游这么玩很有趣,因为有“你”才精彩!
‣旅行感悟:再累也要有生活,再穷也要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