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诗风的总体倾向
陆机:陆逊之孙。少有才华,文章冠世。曾为平原内史,太安二年,为成都王司马颖所杀。陆机的赋胜于诗。
潘岳:荥阳中牟人,后被孙秀诬为某乱,被诛,夷三族。代表作《悼亡诗》。
潘岳《悼亡诗》的特点
潘岳的诗歌在追求辞藻绮丽方面与陆机相同, 但他却不像陆机那样深芜, 语言较为浅近和流畅。他的《悼亡诗》极富感情,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因此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太康诗风的形成
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 280年统一中国, 改元太康。此后二十年左右比较安定,因此,建安时代的慷慨悲歌和建功立业的博大胸怀从诗歌中消失了, 转而向结藻清英、 流韵绮靡的形式技巧方面发展,形成了“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的太康诗风。
太康诗歌内容的特点
太康诗风在内容上的特点之一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没有胸怀天下的巨大抱负,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索,转而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丽情思。太康诗风内容特点之二是拟古模仿, 缺乏现实内容。 由于太康诗人缺乏直面人生的激情, 所以在诗歌内容上只得求助于古人。
太康诗歌艺术形式特点
太康诗风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则是“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1) 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
2) 追求新的技巧,注意俳偶,以陆机为代表。
3) 描写更加细腻。
陆机诗歌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陆机的代表作是《文赋》 。
1) 陆机的诗歌语言的华丽排偶是最明显的。
2) 就诗歌内容来说,陆机拟古之作很多,也有许多酬酢之词。
左思与刘琨左思:出身寒微,家世儒学。他貌寝口讷,不好交游。构思十年,成《三都赋》 ,一时洛阳纸贵。左思是西晋诗坛第一人,代表作为《咏史》八首。
左思《咏史》诗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首先,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
其次,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 对门阀制度的批判极其强烈,对贫士失志极为愤慨,一股磊落不平之气迸发于诗中。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他的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
另外,他的咏史诗,一改班固创为《咏史》时的质木无文,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情感激烈深切,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怀抱,使咏史诗有了新的飞跃。
刘琨经历及其思想的转变
刘琨,史称他“少负壮志,有纵横之才” ,年轻时参与贾谧“二十四友”之列。 36 岁时为并州刺史,抗击匈奴时父母被杀,国难家仇,激起他的报国壮志,奋身于戎马疆场,后被杀。
刘琨诗歌的特色
刘琨今存诗 4 首,代表作《扶风歌》《重赠卢谌》。
《扶风歌》用血泪写下他的坚强意志和悲慨意绪,有刚健雄放之情致。
《重赠卢谌》中用了六个典故,激励卢谌。但即使是写失败的意绪,也是壮美的,继承了建安风骨的特点。
游仙诗与玄言诗郭璞:知识渊博,精通文字训诂,曾注《周易》《尔雅》、《山海经》等。后因劝阻王敦谋反,被杀。郭璞的诗,以 10 首《游仙诗》最为著名。
孙绰《答许询》
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为孙绰、 许询。诗中满篇是 “道”、“神”、“玄风”、“蒙园”等玄学词语,确乎平典似《道德论》 。
游仙诗
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 10 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仙” ,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玄言诗: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
游仙诗溯源及其两种创作倾向
游仙诗的渊源可上溯到先秦。在《离骚》中,当屈原对现实不满时就幻想神游天界。而以“游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游仙诗》 。游仙诗内容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
郭璞《游仙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郭璞的游仙诗有两类内容:
一类是将对现实的失望不满用隐逸或游仙的方式表达出来。
另一类,则是在承继传统上求仙长生之主题,以高蹈轻举、服食采药为主旨。郭璞的游仙诗感情真实,坎壈咏怀。另外,郭璞诗情采斐然,描写形象生动,色泽丰富。
玄言诗产生的原因及其发生发展过程
偏安的心态, 中朝玄谈的流风遗韵, 以及新形成的高雅脱俗的情调和流连山水的审美情趣, 加之佛教般若空观的影响,使玄言诗在东晋诗坛占据了主流地位。
玄言诗的发生与发展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其发端自魏正始时代已开始,其时由于玄风影响,阮籍、嵇康等人诗中已有玄言成分。东晋中期是玄言诗的成熟和高潮期。东晋末叶,殷仲文和谢混的诗已变得以抒情写景为主,玄言成分仅余残烬,玄言诗已经式微了。
玄言诗内容与形式特点及其文学贡献
玄言诗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 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纯以韵语敷述玄理,背离了艺术表现的形象、情感等原则。东晋的玄言诗,不但直接启发影响了陶渊明平淡自然之风格, 而且对后代文人诗歌中冲淡自然、旷达闲适风格的影响至为深远。 并且,玄言诗人对山水的体悟与描写, 也为晋宋之际山水诗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审美心理和创作方面的基础。